这导致污染稻米产区以外的城乡居民也有暴露危险,而危险程度究竟有多大,目前缺乏研究。
学者更普遍的看法是:政府一方面未在源头上禁止重金属超标大米,即允许在污染土壤上种植稻米,另一方面又在流通中禁止重金属超标大米,这是自相矛盾的,在现实中也是难以执行的。这些有害重金属通过水流和空气,污染了中国相当大一部分土地,进而污染了稻米,再随之进入人体。
一个完整的食物污染链条已经持续多年。中国辐射防护研究院太原环境医学研究所刘占旗等研究人员,曾在2000年前后调查国内某铅锌矿污染区260名有20年以上镉接触者。所谓痛痛病,又称骨痛病,命名于上世纪60年代的日本。收粮的官方工作人员说:你们村大米有毒。中国在多种重金属污染的稻米之前几不设防镉,一种重金属,化学元素周期表中排序第48位。
而在湘江株洲、湘潭段,两岸有数量庞大的土地直接用湘江水灌溉。医学文献已经证明,镉进入人体,多年后可引起骨痛等症,严重时导致可怕的痛痛病。据株洲市发改委2010年11月披露,国家发改委下达湘江流域重金属污染治理项目首批计划,株洲市申报的清水塘工业废水处理利用工程等四个项目入选,获得国家资金支持6000万元,而这四个项目总投资8亿多元。
地方政府觉醒湖南是14个重金属污染重点控制省份之一。除了关停企业,湖南多个地区还在开展沟渠清污、尾矿防渗和再利用,以及小规模土壤置换等工作。他表示,总体而言,环保部对重金属污染的系列重拳出击颇有成效,尤其在关停高耗能、高污染的企业方面。根据《规划》,中国今后重点防治的重金属包括铅、汞、铬、镉,以及类金属砷。
继《方案》之后,面向2015年的《规划》也提上政府部门的议事日程。按照一区一策的原则,各地还要编制各重点区域的重金属污染防治规划和年度实施方案,落实防治措施和资金。
地方政府也认为,某些企业带来的税收没那么重要了,以污染换取经济发展是不可行的。至于138个重点区域和4452家重点企业的名单,本刊记者还不得而知。其实,这场战役早已埋下伏笔。到2015年,中国将建立比较完善的重金属污染防治体系、事故应急体系和环境与健康风险评估体系,解决一批损害群众健康的突出问题
十一五以来,太原加大治理污染力度,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的势头基本得到了遏制。《意见》提出,太原市将整体推进煤制天然气、过境天然气、煤层气、焦炉煤气的四气合一, 逐步实现市区居民用气、工业园区、重点工业用户用气全覆盖,年内城市气化率达到95.8%。《意见》提出,将大力推进植树造林,建设各类植物园、公园、小游园,今年绿化覆盖率达到37.8%、绿地率达到32.98%、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到10.09平方米。此外,太原市城市污水处理设施建设滞后,导致每天有近30万吨未经处理的生活污水直排汾河,造成严重的水质污染,也导致地表水环境质量改善止步不前。
实施环境容量总量控制,严格煤炭、焦炭等两高一资产业准入门槛。生态环境形势依然严峻 太原市这份一号文件主要内容包括太原市当前生态污染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破解污染痼疾的根本性举措等内容。
山西省环保厅宣教中心主任李景平说,太原曾经被外媒评为世界污染最严重的城市之一,后来通过努力摘掉了黑帽子,但近年又成为了山西省倒数第一,其中原因值得深思。但关键还在于落实,各部门应打破部门利益,克服困难,团结协作,整体推进。
《意见》提出,年内太原市区集中供热率要达到80%以上,力争实现一年见成效,两到三年全覆盖的目标。此次太原市以一号文件的形式高度强调生态建设,在全国也不多见,这表明了太原把生态环境、生态文明上升到了政治高度来抓。主要措施包括:一是推进太原重点污染源西山地区的综合整治。有关人士认为,这标志着生态问题突出的太原,将环保提升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彰显太原根治污染,建设一流宜居城市,还市民以蓝天白云、青山绿水的强烈决心。如二氧化硫、化学需氧量两项指标显著下降,十一五污染减排任务全面完成。与此同时,年内将对25个城中村实施整体拆迁改造,拆除土小锅炉,减少冬季燃煤污染。
推进城乡清洁工程, 控制建筑工地扬尘污染、道路扬尘污染和重点区域扬尘污染。二是发展集中供热,推进城中村改造。
冬季大气环境污染问题依然突出,太原市区范围内仍然分布着436个城中村、农村,共有土小锅(火)炉14.5万余台,每年冬季原煤散烧近180万吨,烟尘、二氧化硫排放量分别达到5万吨以上,分别占到冬季市区排放总量的60%以上,直接导致采暖期环境质量急剧下降。太原市2011年一号文件 《关于加强生态环境建设打造一流宜居城市的意见》近日正式下发,这是太原市首次将环保作为一号文件的议题。
太原市环保局局长陈继光表示,就环保下发一号文件,这在太原历史上是第一次,体现了太原市对待环境污染开始采取零容忍的态度,体现了一个老工业城市从唯GDP论、单纯注重城市经济功能到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转型发展的转变。市区大气环境综合污染指数下降22.26%,二级天数从曾经的45天达到了304天尽管如此,太原的生态环境形势依然严峻。
在搬迁一批重点污染企业、落后产能企业的同时,引进高端装备制造业、节能环保业等新兴产业,优化城市功能布局,实现产业升级和发展方式的根本转变。山西大学环境科学和工程研究中心教授孟紫强说,太原污染严重,冬季大气污染尤其突出,近几年冬天年年搞突击整治,但收效甚微。实现集中供热全覆盖,是破解太原市冬季大气环境污染的根本性举措。气化太原是改善太原大气质量的重要手段。
如太化、煤气化等一批重污染企业的搬迁问题还没有真正解决,西山地区仍然分布着洗煤、建材等重污染企业300余家。此次一号文件不仅提出了明确的指导思想,还有具体的措施办法,且找到了病灶,开出了良方,值得肯定。
一号文件彰显治污决心 有关人士认为,太原市就环保发出一号文件,表明太原市委市政府加强环境保护、生态建设的强烈决心。建筑工地渣土拉运和土方作业中的扬尘污染问题十分突出,部分地区土堆渣堆围城现象严重把生态环境建设作为最重要的民生工程 针对上述状况,太原市在新出台的一号文件中提出,将把生态环境建设作为最重要的民生工程,采取措施从根本上解决生态问题。
主城区不再布局材料、煤电、煤化工等有污染的产业。加快淘汰落后产能,积极发展低碳、环保型产业。
太原市曾经是能源重化工基地中心城市,长期以来,由于经济结构偏重以及缺乏有效治理,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欠账较多,生态问题突出。2010年太原没有兑现集中供热扩网1500万平米的承诺,希望这次能避免重蹈覆辙在搬迁一批重点污染企业、落后产能企业的同时,引进高端装备制造业、节能环保业等新兴产业,优化城市功能布局,实现产业升级和发展方式的根本转变。实现集中供热全覆盖,是破解太原市冬季大气环境污染的根本性举措。
一号文件彰显治污决心 有关人士认为,太原市就环保发出一号文件,表明太原市委市政府加强环境保护、生态建设的强烈决心。如二氧化硫、化学需氧量两项指标显著下降,十一五污染减排任务全面完成。
此次一号文件不仅提出了明确的指导思想,还有具体的措施办法,且找到了病灶,开出了良方,值得肯定。太原市2011年一号文件 《关于加强生态环境建设打造一流宜居城市的意见》近日正式下发,这是太原市首次将环保作为一号文件的议题。
此外,太原市城市污水处理设施建设滞后,导致每天有近30万吨未经处理的生活污水直排汾河,造成严重的水质污染,也导致地表水环境质量改善止步不前。如太化、煤气化等一批重污染企业的搬迁问题还没有真正解决,西山地区仍然分布着洗煤、建材等重污染企业300余家。
留言0